我讀 瓊.蒂蒂安的《奇想之年》

2011102212:10

imageCAUB7DO2.jpg    

 

前些年還在高大圖書館混的時候,每回進圖書館走過書架,就會看到這本擺在櫃上的瓊.蒂蒂安(Joan Didion)
的《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雖然我一直知道它是一本名著,雖然我一直知道它是傷慟文學的代表作之一,但是我從沒閱讀過它。

 

那一年Ray剛出生,母親第一次體驗當祖母的樂趣,每天都因為Ray小娃帶來的驚喜,母親總是處在一種幸福洋溢的喜悅中。

 

每天當我從學校開車回家的路上,心裡就開始想,不知回到家母親又要告訴我家天Ray發生哪些好玩、好笑的事情。黑夜裡,家裡那展燈光總為我而亮著,我以為,我期待,這一份的幸福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我可以放棄全世界,只要每天能見到母親懷抱著Ray時那份溫柔的光芒,那就是我想要的。

 

 


然而,時間是理性的且不會停止流動的,我們的生命終於走道2011年的現在,母親癌症發作而且拒絕治療------基本上我是個相當悲觀的人,我不知道分離的那一天終將到來之時,要如何自處?要如何在這個沒有母親的地球上繼續呼吸?

 

於是我決定閱讀瓊.蒂蒂安的《奇想之年》。

 

 


拋開感性層面不談,如果用很純粹的理性去閱讀《奇想之年》,讀者一定覺得架構非常鬆散而零落。我卻以為那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瓊.蒂蒂安在短短幾個月裡,既失去了結縭數十年且感情深篤的丈夫,又失去了唯一的獨生女兒。那是這世界上唯一僅存,與她生命連結度最強最久的人。

 

一夕之間,他們全都消失了,僅留瓊.蒂蒂安獨自在這個世界上,茫然而不知所措。

 

 


結果哀慟是一個沒到達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我們預想 (我們知道)某個我們親近的人可能會死,但我們無法預見緊接在這個想像的死亡事件之後的那幾天或幾個星期。我們可能會預期死亡突然帶來的震驚。但我捫沒料到這種震驚會毀天滅地,讓身心盡皆錯亂。………猶如進入某種麻醉狀態。我們也無從得知,橫亙在這個事實之前的 (這就是我們想像的哀慟與真正的哀慟最重要的差別)是繼之而來無休無止的茫然,空虛,與意義截然對立,時光無情地延續下去,讓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親身經歷真正的『無意義』。

 

 


《奇想之年》第二章開頭不久的地方,瓊.蒂蒂安描寫了她自己陪同丈夫入院,又得知丈夫已經心臟病發作而死亡時的一段情景:

 

社工員再度出現。他帶了另一名男子,介紹說是「妳丈夫的醫生」。一片沉寂。「他過世了,對不對。」我聽見自己對醫生說。醫生看看社工員。「沒關係,」社工員說:「她是個很冷靜的當事人。」………我很好奇,一個不冷靜的當事人可以做出什麼樣的事來。情緒崩潰?需要鎮定劑?尖叫?

 


我同樣想起母親急診入院當天,醫師要讓家屬看母親身上做出來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非常非常多大大小小的腫瘤),我站在醫師桌子前,他問我:「還有其他家屬在路上要趕過來嗎?」彷彿擔心形單影隻的我需要有其他親人陪伴才能聽取病情,我很冷靜地說:「沒有其他家屬了。沒關係,您直接說,我也是學醫療相關的,我想我撐得住。」


讀到瓊.蒂蒂安這段文字時,我也在想,當時(或事後)我應該好奇的,一個撐不住的當事人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情緒崩潰?暈倒?

 

 


在動筆的此刻,我心中明白,我不願讓這一切就此結束。
我也不願讓這一年就此結束。
瘋狂逐漸褪去,但神志清明並未隨之而來。
我尋找決心,卻遍覓不著。

 

 


此刻的現在,我還能冷靜地讀完瓊.蒂蒂安的《奇想之年》。但日後呢?

 

 

 imageCAUB7DO211111.jpg





奇想之年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 作者:瓊.蒂蒂安   Joan Didion
• 譯者:李靜宜
• 出版社:遠流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 ISBN:978957326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