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琳恩.芭柏的《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

2012081001:24

imageCAXF1IFE 

 

 

 

 

《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 An Education ) 這本書等於是大名鼎鼎的英國記者琳恩.芭柏( Lynn Barber ) 的真實故事。她在記者生涯中已經獲得五座英國媒體獎、被譽為英倫媒體圈最具個人風格的採訪者。



作者簡介中也提到:琳恩.芭柏是位具個人風格的女性記者。在英國名流圈她以犀利且咄咄逼人的採訪方式,獲得了「惡魔芭柏」----這個不知算是褒還是貶的封號。



但在記者生涯中,她曾拿下五座英國媒體獎(British Press Award)和一座報章摘要獎(What the Papers Say Award)是一項相當特殊的榮譽,更說明了她是一位出色、用心且有料的記者。



《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一書中,琳恩.芭柏也自傳式的回憶了自己的前半生,她想告訴讀者,是什麼讓她成為後來那位犀利果斷的女記者,而非當初父母期待且培養的名媛。








這個真實故事聽來也很不可思議。琳恩.芭柏從小生長在一個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家庭,沒有經歷太多二次大戰的苦難;父親是公務機關的法務律師,母親則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教師,而琳恩.芭柏是他們夫妻唯一的獨生女。



琳恩.芭柏的父母其實都是出身自比較辛苦的藍領階級,但是藉著努力求學接受教育,二人終於都能取得大學以上的文憑,並因此各能找到一份中產階級、收入穩定的工作。在琳恩家中生活的物質條件甚至是贏過當時一般人的。



由教育出身,真實領受到受教育的各種優勢,從小琳恩.芭柏的父母對她只有學業上的期待,而且期待的還是像劍橋、牛津這類型的超級明星大學。為此父母在琳恩小時候就費盡心力尋找最合適的中學讓她就讀,而琳恩也不辜負父母親的期待,總是在學校同級生中拿到前幾名的成績。



以這樣的狀況和表現,無論考試再怎麼失常都不至於讀不到好大學吧。但是偏偏在當時十六歲的琳恩被一個中年男人欺騙的。








這段故事由當事人琳恩.芭柏自述起來,相當誇張也相當不可思議,但又明明知道是真實故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前面不是說了琳恩的父母對她學業表現期待甚深,在英國六○年代社會風氣仍相當保守的時候,琳恩的父母當然也和其他望女成鳳的雙親一樣:除了嚴格要求小孩功課表現突出以外,在其男女朋友的交往上也非常嚴格。



可 是這時,有一名自稱名叫『賽門』總是開著名車、送來昂貴禮物、談吐得體優雅的三十多歲男子上門追求琳恩。琳恩的父母當時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從一對嚴格管教 孩子私生活及課業表現的父母,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為:隨意讓賽門帶著尚未成年的女兒週末假期滿歐洲到處玩耍、過夜。到了琳恩中學最後一年要準備進入牛津 的考試時,父母乾脆跟她說:書,不必唸了,直接接受賽門的求婚嫁給她當家庭主婦就好了。



隨後,紙包不住火,他們發現賽門不但已婚、有小孩,還有一些詐欺等犯罪前科。








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我們怎樣失去自己的純真。

琳恩.芭柏這句話說得好。



接受賽門這段不堪回首的事實,並沒有徹底打擊琳恩。反而讓她更瞭解,人,不能只看外表談吐,要真實地去瞭解一個人的個性和內在,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她學會不輕易相信別人,總是存疑後查證才接受事實,這對她的記者生涯幫助很大。記者的工作不正是因該挖掘真實,不要讓讀者傻呼呼地只看到表象。








讀完《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比較讓我驚訝的並非琳恩的韌性與堅強,而是她的父母在當初對待賽門的態度。



在琳恩的感覺上,十幾歲的她和這個男人只是玩玩,沒有付出太多真情------她很清楚,找到真情、遇見一生的伴侶應該是二十多歲讀完大學以後的事情。



但琳恩的父母卻是,前一刻要求她非考上第一志願牛津大學不可。下一刻馬上又改口說:女孩子不必讀這麼多書,嫁人就是了。這……前後對照也差異太大、太誇張了吧。



『這堂課』雖然的確讓琳恩付出了很多代價,但也學習到更多------至少讓她在日後能成為一位真正獨立自主的女性。



 

 

 

 

 

 

 

 

com  

 

 

 

 

 

 

 




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    An Education

‧    作者:琳恩.芭柏    Lynn Barber
‧    譯者:謝靜雯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    ISBN:978986870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