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Ray讀 安雅.尤利尼奇的《女孩自由狂奔》

2017021012:51

快照-1  

 

回家的路上,莎夏仰頭凝望著街燈。雪花在一輪光裡四散飛舞,街上空無一人。莎夏跨的步子愈來愈大,等著滑跤,但人行道上卻怪異地平整,很不布魯克林,而她一跤也沒跌地回到了家。








《女孩自由狂奔》原文書名《Petropolis》,是俄國移民美國女作家安雅.尤利尼奇﹙Anya Ulinich﹚ 出版於2007年的首部小說處女作。該書一出版,立刻獲得:


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傑出青年作家獎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s "5 under 35" Winner)

戈柏猶太小說新秀作家獎
(Goldberg Prize for Emerging Writers of Jewish Fiction Winner)

薩米.羅爾猶太文學獎決選入圍
(Sami Rohr Prize for Jewish Literature Finalist )








我個人在台灣麥田出版翻譯成中文版本的2009年甫出版時,便看過這本書。《女孩自由狂奔》書中對女孩少女莎夏在青春期乃至青春期後期的成長描寫,筆觸輕巧,故事又帶人從遙遠冷戰時代的蘇聯,經過炎熱的美國亞利桑那州,最後落腳於大蘋果紐約。




一位生長於政治與家庭母權均高壓統治狀況下,理應個性極端保守怯懦的女孩莎夏,卻不顧旁人異樣眼光和前途的各種不可知挑戰,勇敢踏上追求精神自由的漫漫長路。




其中雖然有艱辛,遇見不盡如人意的種種阻礙在前方,然而少女莎夏還是毅然決然、毫不遲疑地挑戰命運。我一邊閱讀一邊想,女主角莎夏大抵星座也和我一樣是射手座吧,不然何來如此大膽且興好自由呢?﹙笑﹚








閱讀安雅.尤利尼奇的《女孩自由狂奔》,換個角度來看,若早二、三十年出版,應該可以被全球親美反蘇或反共國家拿來當樣版教材吧。




書中文字透露出莎夏在蘇聯時代生活時的處處受壓抑,並且自她到達美國之後,對所謂民主與富裕生活的嘆為觀止,均有細膩而生動的描寫。想來極端共產主義國家下的人民生活,真有其受限與不足。莫怪乎自蘇聯政體瓦解之後,邦聯各國得以選擇自由經濟後,人民物質生活的大躍進。




其中我對原文書名《Petropolis》一直無法理解,我的印象中沒有學過這個單字,透過網路google一查,Petropolis其實是巴西的一座城市。我不大能兩者連想在一起,總覺得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乃至於對原文書名無法理解。




這是兩度閱讀我相當喜愛的安雅.尤利尼奇的《女孩自由狂奔》,都共有的缺憾。也許請哪位知道答案的善心書友,來告訴我這個小謎團吧。








 

 

 

1  

 

 

 

 

 




女孩自由狂奔   Petropolis



•    作者:安雅.尤利尼奇    Anya Ulinich  @  2007
•    譯者:韓宜辰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日期:2009/06/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735207
•    規 格:平裝 / 368頁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