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Ray讀 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

2015111516:55

快照-1  

 

 

不適應社會難道是她的錯嗎?她從來就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但是她勉力做到和大家一樣。他們還能要求什麼呢?她是個僥倖存活在社會上的人。儘管擁有一切,卻是一名倖存者。








卡琳.亞弗提根﹙Karin Alvtegen﹚是瑞典籍的犯罪心裡驚悚小說家,而2000年正式發表的《失蹤﹙SAKNAD﹚》一書,其實中文翻譯版也早在2009年就由高寶書版發行了。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第一次的閱讀在我記憶中,應該就是中文翻譯版上市的2009年。




北歐犯罪推理小說總是帶著冷冽的氣味,不像日本的推理小說大多總有仲夏的氛圍。








西碧拉過慣了流浪街頭的日子,但她決定今晚要過得特別一點!她在斯德哥爾摩知名的格蘭大飯店裡,找上了一名看起來像暴發戶的中年男子,讓她為自己的 晚餐和高級套房買單。這個任務一點也不難,只要他對自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的夜晚似乎好得無以復加,只是當她在翌日早晨醒來之後,一切卻都變了調。


五十一歲的約根‧葛蘭堡被發現陳屍在格蘭大飯店的房間內,屍體受到粗略的肢解,並且體內的器官也被移除了。


嫌犯是西碧拉‧佛森斯特隆,三十二歲,街頭上的同伴們稱她為「史馬蘭女王」。一九八五年,西碧拉從瑞典南部的一家精神病院逃脫,當時她是這家精神病院的住院病患,正在接受心理治療。從此之後,西碧拉就沒有固定地址,對世界的所有人來說,她失蹤了十五年。


當個無家可歸的遊民是她選擇的生活方式,她就是那個樣子。她按照自己的主張生存著,這似乎是一件無傷大雅的小事。但是她知道,當這樁命案成為頭條新聞的那一天起,嗜血的媒體便會將她灰暗的一生寫成一則又一則她無法忍受的故事。


面對這充滿歧視、不公不義的社會,弱小的她要怎麼證明自己的清白,並從不堪的過往之中破繭而出呢?








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一書剛開始分為兩條軸線進行,其一是西碧拉被懷疑是連續殺人犯的現在,其二是西碧拉回憶自己為何會從一個小鎮大亨的女兒變成流浪街頭十五年的遊民。兩條書寫軸線一一往自己想表述的地方,最後融為破案的脈絡。




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比較讓我難以釋懷的一點是,西碧拉原本出身在一個算是相當有錢的家庭,根據書上的描寫是~~在她讀書時,每一位同學的父母幾乎都在西碧拉父親的工廠裡做事。照說西碧拉應該過著物質條件人人稱羨的生活,也果然是如此。




但,有時候命運想作弄人時,有錢的家世反而為她生活上帶來的種種阻礙,好比學校同學孤立她,好比父母親特殊的管教方式,又好比十七歲時的男朋友被父母親嫌棄,強逼這對相愛的小情侶分手。這一切種種的心靈上的不順遂,終於在十七歲那年爆發,被家人以厭棄式的感覺送入精神病院療養。




其實讀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有關現在式的殺人命案的推裡,對我來說不是重點。重點反而是西碧拉坎坷的前半生,她既是家中獨生女,也是父親龐大企業的唯一接班人,因此註定了她必須與眾不同的從小生活,她必須偽裝成大人,參加大人世界裡的各種無聊的社交活動,聽大人們說著虛偽的社交語言。對西碧拉來說,這一切根本難以忍受。於是久而久之的壓抑下來,就成了她精神出狀況的主要原因。








如果西碧拉能換一對父母?換一種比較溫暖的教養方式,她是不是就不會流浪街頭成為遊民十數年、甚至被捲入連續殺人案中呢?




後見之明都屬多餘,但是閱讀卡琳.亞弗提根的《失蹤》我還是相當同情西碧拉從小到青春期的處境。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總是能如辭不負責任地生下我們,然後又對於我們有過多強勢的苛求呢?




替書中女主角西碧拉感覺難過,也算替我自己至今的人生感到悲哀吧?!










 

 

com

場  

 

 

 

 

 

 




失蹤   SAKNAD



•    作者:卡琳.亞弗提根    Karin Alvtegen    @ 2000
•    譯者:繆靜芬
•    出版社:高寶書版
•    出版日期:2009/05/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853116
•    規 格:平裝 / 304頁
•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