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Ray讀《沉默博物館》----小川洋子 因沉默而導致的永遠失去

2013072212:06


imagephp  

 

 

 

我尋求的物品必須最生動、最忠實地記憶了那個肉體曾經確實存在的證據。否則,那個人走過的歲月就會從基礎開始崩潰,會永遠阻止死亡的終結。這和回憶這種感傷無關,當然更不牽涉到金錢價值。








我找了一下自己在aNobii書櫃留下的記錄資料,這本小川洋子的《沉默博物館》是在距離今天的十一天之前閱讀完畢的,讀完時整體而言我並沒有太大的感動或感觸,只寫下很單純記錄性的簡單感想文字:


說穿了很簡單
就也是相當有 "小川洋子個人fu" 的一本書......




然而十一天後的現在,我是一邊閱讀比利時法語女作家莉迪亞.阜蘭 ( Lydia Flem ) 的 《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 ( Comment j’ai vide la maison de mes parents ) 》,才猛然驚覺小川洋子的《沉默博物館》在我閱讀時,是多麼不同於文末導讀----陳柏青的解說〈也是一種《沉默博物館》的導覽〉的一個故事。








《沉默博物館》仍然維持著一貫小川洋子冷冽且淡然的書寫氛圍,這次故事中男主角、擁有博物館學專家理論、而且也實際參與過幾間私人博物館建造的「我」接受了老婦人的委託,離開原本居住的大城市,來到偏遠僻靜的小鄉村,替這位個性獨樹一格的老婦人建造一間『遺物博物館』。




沒錯,是建造一間『遺物博物館』。因此,顧名思義,管理的蒐藏品就是老婦人自少女時代開始,村子裡每一個過世的人一項最能代表追思這個故人的物品。好比為過世老園丁留下他總是用來修剪庭園樹木的剪刀,為過世的醫師留下他的手術刀等等。




男主角還在為博物館籌備設計階段,村子裡當然陸續有人死亡,這時,年邁的老婦人又要求男主角另外擔負起蒐集遺物的工作。




為了該如何從故人遺留下來的各種物品中選擇一項最具代表性的東西,男主角「我」每每都要費盡心思,將這位故人的一生故事都細細了解過後,才能突然靈感一現地選擇物品。








『遺物』真有如此魅力或魔力?這是當時閱讀的我所無法理解的。




但,在閱讀過《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我好像依稀彷彿懂了為何當春去秋來,秋去冬來、當『遺物博物館』建造完畢,男主角「我」卻因為有著這一段特殊的境遇,再也回不去原來生活的地方了。








因為「我」陷入別人(也就是被蒐集遺物和故事中剛去世的故人)當主體的時間太久、太深、太遠、太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沉默不會說話的遺物,但其實每樣物品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尚遺留在故人手中,一定有其原因和意義。




物品因人而產生意義和故事,也因此有了屬於自己的生命。男主角「我」忙著傾聽別人無言的故事,慢慢慢慢,自己的主體性越來越淡,但到最後專屬他自己的過去被忽略了、被稀釋了,最後消逝在沉默的空氣中。








這是我所讀到的小川洋子的《沉默博物館》,妳/你 呢?

 

 

 

 

 

 

 

欲  

 

 

 

 

 

 




沉默博物館


•    作者:小川洋子   Yoko Ogawa
•    譯者:王蘊潔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1日
•    ISBN:9789861738277